雲遊藝術家的心靈


─── 國際藝術博覽會 参展小記                   徐畢華  208/11/12


 


 



「Art Basel」歐洲人熱烈参與藝術 展出正逢世足賽 就地在展場户外休憇區架起多部電視實現報導 比百貨公司周年庆還熱鬧


 


 



前言


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衍生商品的蓬勃與多樣性,各類基金也百家爭鳴,除了原物料、能源、黃金、債券、、、等基金之外,亮眼的「時尚名牌基金」,募集容易;更高單價的「藝術基金」更是成為快、穩、獲利高的投資標的。人們對於藝術品的熱衷,不再單純停留在欣賞、收藏層次,更進一步而有一大票人買藝術品是為了「投資」「獲利」,因而帶動了藝術拍賣、及藝術博覽會的興盛與流行。「藝術」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以及「美學經濟」的主体,「藝術投資」也成為時尚的名詞。尤其是在今年九月,美國雷曼兄弟集團破產導致全球經济衰退與恐慌的同時,許多資產大縮水的大富,開始思考,與其投資金融債券恐如夢幻泡影般消失,不如轉投資有形的藝術品,對純收藏者而言,既可怡情欣賞,又可保本;對收藏兼投資者而言,適當時機脫手,又可創造財富。而一般小老百姓面對銀行定存利率的直直降,也開始量力而為,進場學習看藝術,買藝術品,成為新的消費時尚。以上諸多因素而造就了今日成為「藝博會時代」與「拍賣會時代」。


 


「藝博會時代」


攤開博覽會年曆,全球各地大小藝博會多到勝枚舉,歐美部份著名的藝博會例如﹕歲末紐約的<Art Amory>,<Asia Art Contemporary>,春天在西班牙舉行的<拱之大展 ARCO, 五月在美國芝加哥的<Art Chicago>, 六月在瑞士古城巴塞爾舉行的世界最著名的<Art Basel>,及其周邊一連串衛星展,義大利的<威尼斯双年展>,接著還有德國科隆的<Art Cologne>,法國巴黎的<FIAC>,英國倫敦的<Frieze>,每年十二月還有在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的<Art Basel Miami



ShContemporary 上海當代/地上的行為藝術 及 牆上的裝置藝術


 


 


亞洲部份也是不遑多讓,例如:四月中國北京<CIGE>,五月在香港舉行的<Art Hong Kong>,杜拜<Art Dubai>,八月在台北的<Art Taipei>,九月上海的<Art Shanghai><ShContemporary>,韓國首爾<KIAF>,中國的北京<Art Beijing>,十月新加坡<Art Singapore>、‥。


每一處藝博會皆有其特點,由於篇幅有限,無法一一解讀這些國際當代火紅的藝術大展,往後有機會再進一步詳述。在此我希望藉著自己多年來創作及参與國際藝博會的經驗,與愛好藝文的朋友分享一些小心得,期盼指正,並希望能為我們花藝創作及展出時,激盪出新的火花。


 



亞洲藝博會最美的展館/上海當代藝博會


 


 


行前準備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用於各行各業都受用。不管是参展或觀展,事先上網搜集資訊,是行前最重要的工作。每一個地區皆有其不同的藝術品味及市場喜好,必須先決定好選擇那一類的作品参展。這些年來,我曾經参展的國際展及藝博會包括比利時双年展、倫敦LIMA大展、首爾KIAF、北京CIGE、上海Art Shanghai、及台北藝博 Art Taipei等。以韓國首爾的國際藝博會為例, 我先上網去觀其例届参展作品,發覺韓國人偏愛冷色調及重肌理、材質表現及慢工出細活的作品,2003年参展時,我就反其道地選擇了一系列熱情色彩繽紛的抒情抽象畫参展,結果讓當地artist眼睛一亮,紛紛前來觀摩他們眼中tropical, and juicy的作品,他們認為我的作品如百香果般,熱情、多汁又聞得到芳香,哇!我們自己身處亞熱帶,可能從不曾如此敏銳地感受到此特色;也因此而得首爾當地的文化電视台青睞而專訪。為國際文化交流略盡小小心力。


 


 



行動藝術:盛裝出席<KIAF 2003>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


 


 


参展作品選輯


一個好的策展必須先制定好的参展主題,依此來編選作品,撰寫文宣,主題式的呈現,才會讓展出的作品在好的架構下更亮眼。不管是完整的個展,或即使是在博覽會裡僅有十來幅参展的作品,我也會事先擬出参展主題,如「漫步在雲端」、「花道」、「即動即靜」、「My Sweet Hearts」、「風水」、、。一方面放眼看天下,具國際视野,卻需展現自己獨特的主体文化與創作觀,以完整的策展企劃及好的作品,來滋養觀家的心眼,而不隨市場流行而遽變畫風。


 


善用網站


在網路無國界、及時又無時限的神力之下,除了上網搜巡國內及國際藝訊外,架設圖文並茂的藝術網站也是藝術家promote自己,增進國際能見度的利器。緣於此,我的两個藝術網页(台灣中文網页、國際英文網页),方便我在展前放圖、文作為線上預展及預告,也方便網友他日隨時點閱,效益真是無國界,尤其是經由國際網站的瀏覽統計分析机制,了解到每天來世界各地網友看你的作品,甚至寫信、留言,再再給藝術家許多鼓勵,在市場效益之外,亦覺得海濶天空多知己,有「吾道不孤」的温馨感。


 


 


國際舞台 秀


通常,藝博會只有5天,卻湧進數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善用這國際舞台「秀」自己,效果非凡。例如2002 Art Taipei的開幕秀即安排了一場我與光環舞集名舞著劉紹爐的---共舞共畫<即興創作舞繪>,予以媒体及觀者不同的視聽震撼。2003年在韓國首爾KIAF我也一即興做了一場行動藝術「盛裝参訪國際藝博會」,在展場最多人次的周末下午,刻意梳起高高的頭包造型,並穿著我與名服裝記計 師林國基 先生跨界合作的創意大禮服,一家一家参訪各國展位,遞文宣、交換名片,並彼此交談創作、、也讓觀者一番驚艶。再如2007年我製作了一錄像創作<舞、畫、風、水>在参展的倫敦、北京、台北、上海展場與靜態的畫作一起呈現,藉著视聽影像中我的舞姿翦影,帶引觀者深入我的畫作在肌理與多層次空間中悠遊,從八方遊賞抽象畫作的精髓,這樣的洗禮不但吸引觀者駐足,也藉此而更了解我的畫作。


 



2007年<舞畫風水>錄像創作/在台北、上海、北京、倫敦國際展呈現


 


觀摩展場  文化觀察


每到一個國家或不同國際城市参展,不僅是藝術交易,作品曝光、創造展出記錄;更重要的是觀摩與交流。面對來自世界各國藝術精英的較勁,總給予藝術家許多衝擊與新思維,睜大眼睛、打開心窗、現場與其他藝術家或畫廊經理人交談、勤作記、拍照記錄(須先經由允許)、經過沉澱、轉化,假以時日,創新的作品就會逐漸浮現。長期以來的佛法覺性修行,也讓我養成較能全面觀照的敏感度,用之於國際展,則不光是看藝術品,更可看各畫廊的布展方式、燈光投射、藝術經紀人的水平與談吐,甚至整体大會的展覽企劃、展區分類、展覽動線、VIP LoungeCoffee Bar服務品質、Information Center、展場音效、相関論壇、展覽联結、傳媒、贊助、公關、網站架構‥‥等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這些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時興知識與實戰經驗。


 



上海當代展/奈良美智的畫作、立体雕塑


 



2007 KIAF 的VIP 室/同時也是時尚家俱及藝術裝置區


 


藝博會是一個高效益的國際平台


對各家畫廊而言,國際参展,除了賣作品、提高畫廊及代理藝術家國際地位及知名度外,畫廊藉此机會獵艶、找新鮮的藝術品,尋求國際間的畫廊合作。對藏家而言,集中火力、多樣選擇與貨比三家,真是過癮。對拍賣行而言,趁机找拍品,與買家及畫廊联誼、加強合作默契及商機;對許多藝術家而言,也趁機品評各家畫廊,尋求合作的可能,有趣的是,很多未成名的畫家也會藉此盛會,帶著小冊子或卡片向各家畫廊自我推薦。


 




上海當代展/我是art 不是衣服


 



VIP   Super VIP


每個藝博會都會提供VIP卡給藝術圈的重要人士及潛力收藏家,讓他們得以免費多次進出展場,並且享受專為VIP服務的預展酒會、主題派對及Lounge Bar。更特別的是,在這博覽會盛行的時代,亞洲由於經濟崛起,隨著参展的國際化及向歐美取經,也開始學會联合造勢,例如今年開始的三城結盟───台北、上海、首爾三地的博覽會串联,共同刊登國際媒体廣告,進行文宣造勢,联合發行三城Super VIP,讓收藏家可以持卡到各國展場参觀選購藝術作品,及参與相關藝術参訪活動;明年2009更進一步各國皆撥出相當預算,提供住宿機票等誘因,邀請海外收藏家互訪三家藝博會,期盼達更好的美学經濟產值。


 


「衛星」博覽會 藝術嘉年華


此外,每一個主要博覽會舉行時,也都會有許多「衛星」博覽會及展覽同時推出,以今年九月剛結束的Art Shanghai 2008為例,同時間有上海藝博、上海當代、上海双年展、許多上海畫廊也藉此國際人潮聚集時刻推出重要展覽、其他如上海的M50莫干山文化創意園區、五角場藝術拍賣會也選在同時推出,來一趟上海参展,可同時看許多大展,除了自天的展覽,夜晚活動更豐盛,如專車接送的畫廊開幕酒會、精彩的音樂派對,讓白天在展場辛勞一天的工作者有吃喝玩樂的歡樂藝術聚會,整個藝博會就是一場藝術嘉年華。此外,如果還有餘力,享受上海弄堂的交化氛圍、到南外灘輕紡市場訂做衣裳、享受上海美食、、、都是美妙的經驗;當然展覽結束之後可安排蘇卅之旅,遠離十里洋場,参訪蘇卅名園、聽崑曲、評彈、品茶、遊河、体驗往日文人的生活情調、、,這些都是令人難忘的文化之旅。


 


以藝術為終身志業


創作近三十年,從1982年首展至今,我幾乎將心力都投注在「藝術」志業上,面對這勇敢又孤寂的不歸路,如果沒有十足的熱情,身心安頓的定力,及對生命主体價值的自覺,真是難以堅持。尤其是對非單身的女性藝術家而言,婚姻、家庭、子女教養、經濟分担、缺一不可,多重的角色扮演,既要苻合社會期待,又要能有企圖心做個正點的專業藝術家,在現實之外留給自己心灵獨白的時空。生命總是在鬆緊之間,剛柔之間,忙與閒之間,沈潛與躍動之間,來回住復,才得有張力,有節奏感,有豐沛的創作力,來成就佳作!


 



上海文化藝術学者推崇徐畢華作品獨具文化底蘊的抒情抽象


<春光乍現> Spring 162x130cm  2007 Mixed Media on Canvas


 


 


作為一個跨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十五年的花藝研究與創作,以及對自然、舞蹈、音樂、建築、文学、哲學的喜愛與長期關注,也帶給我的繪畫藝術許多養分與另類的觀照與啓發。讓我的作品除了视覺要素之外,也多了一點山水靈氣、花香與人文哲思。


 


 



上海藝博/所有正夯的中國當代都拼在一幅裡


 


 


未來, 除了預測;更需要開創


作為一位以藝術為終身志業的創作者,面對詭訣多變的藝術市場,精進、誠懇、自信又忠於自己為首要。放眼國際市場,忽爾流行印象派、忽而抽象表現主義、而後又流行寫實主義、而後又是中國當代繪畫、而後又是卡漫風、又是台灣「當代」、又是錄像、裝置藝術、接著据說抽象畫又要出頭了、、、面對一連串的流行風潮,如何不隨波逐流又能自在存活?如何吐納文化精華,展現人文與自然文融的美學?如何掌握時代脈動來開創新格局?、、,在在成為當代藝術家必修的功課。


  


(全文刊載於<花藝家>雜誌 2009/1.2月)


                                        



<作者簡介>

悠遊藝術家徐畢華───善以抽象筆調,書寫自然風華、當代人文哲思


www.yessy.com/pihua  www.pihua101.com


pihua168@gmail.com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道~徐畢華個展


Tao of Flowers   Solo Exhibit by Jessica Pi-hua Hsu


 


展期:2007/01/05-01/28  


茶會:2007/01/05(週五)5:00pm7:00pm


地點:首都藝術中心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343  022775-5268


 


    


繽紛  6F  


 


都藝術中心於2007年開春第一檔,舉辦當代樂活藝術家徐畢華的<花道>個展,一場別具東方情調與文人意境的<花道>個展,充分展現了徐畢華山居十餘年來「半農半藝」,既質樸又浪漫的文人田園詩情。個展將持續至128。由肯園芳療所贊助提供的「鹿女」香氛將伴隨<花道>畫作,氣質展現。


 


<花道>對徐畢華而言,是插花的藝術,是植物開花的道理,是花與葉、枝、幹的對話,是花與器的對話,是花與天、地、人的對話。


 


「靈魂綻放它自己,像一朵有無數花瓣的蓮花」───卡里‧紀伯倫


徐畢華曾言﹕「父親幫我取名「畢華」,正是希望我盡全力去開花,不管生命有多困頓,只要是一顆活的種子就充滿著希望,人世的紛亂絕無損於一朵小花的生命風華及其安身立命的莊嚴之美。」


 


記得大約是小學二年級,她就向母親要求撥一塊後院的土地(1公尺X 2公尺)闢作私人花園自己造園種花,生命似乎注定離不開樸質的土性,往後的居住環境也都有土地可以讓她得以蒔花弄草、植樹種菜。直到一九九三年,徐畢華開始接觸中國插花藝術,從此,「花」對她而言不再只是大自然的美麗生態,更是充滿了生命的哲思與人文的色彩。這是徐畢華在花的畫作表達方面,能兼具了自然與人文交融最重要的原因吧!


 


從一九八二年首次個展至今,創作二十五年來,「花」一直在徐畢華的藝術心靈占著重要的地位。從寫實、抒情寫意到抽象,隨著生命經驗的累積與思想的成長,儒、道、佛的思想加上西方的人文素養、、,徐畢華對於「花」的詮釋逐漸深化;儒家的倫理次第及文雅典範;道家的逍遙自在、即興、當下與禪意;佛家的多面向、超時空交錯思維;西方的極簡主義;抽象表現主義、、。這些人文思維伴隨著大自然的香氣、節氣與山水靈氣,共同涵蘊了徐畢華獨特的「花道」的美學觀點。


 


同是詮釋花,西方有喬治亞歐姬芙,東方有徐畢華,兩者皆有其獨特的美學觀照。


 



在渾沌之中


花自有其道


畫自有其象


生命自寫其真


智慧也自有其根


人就活在道中


生活自有其道


                 ──徐畢華




 


 


 




<花道>個展現場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從園中摘下的金棗、芹菜、A菜


 




畫累了,擱下畫筆,到廚房來一杯手冲咖啡提神,趁著新鮮果香,煮金橘果醬吧!


 





如果你覺得我的畫作色彩鮮活、有甜度、有自然香氣,那肯定是來自如實的山居生活!


 


 


 


<四季風華 藝術天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花草樹木 山雲水石 本懷真趣


四季風華更迭 生命展開澄明畫頁


 


春之 春蘊


夏之 夏蔭花園


秋之 飛鴻


冬之 醉白


 


如實生活 自在創作 令身心安頓


徜徉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生機花園


藝術家用彩筆揮灑一片詩心


 


 


常常有人問我,創作的靈感來自何處?如何開始一幅畫?


 


靈感的種子就藏在創作的心田裏,無時不刻都在醞釀。藉著生活中一些簡單的


 


契機就萌芽了!可能是嗅聞到某一種花香,可能是一襲涼風吹過,可能是看到


 


一片浮雲飄過,可能是某一句優美的文辭觸動我心,可能是生活中某一種緣遇


 


觸動哲思;可能是對某一種色彩產生好奇與揮灑欲動、、、。


 


沏一壺茶,面對一張空白的畫布,從一種混沌自在逍遙的狀態開始!舞動彩


 


筆,在點、線、面、塊、色彩、明暗、濃淡、虛實、空間與肌理當中,尋求一


 


種詩意的平衡,彷彿全身的細胞化成無數的音符,與畫面中的律動尋求即興又


 


細膩的對話。過程中,我通常不急著問自己到底在畫什麼,就任其憑直覺,自


 


由的走下去,尋求一個內在心靈秩序的平衡。藝術,果真是一帖心靈治療良


 


方,所有外在的混亂、虛浮、焦慮與失序,都在創作歷程中得到最妥貼的慰


 


藉。


 


享受當下,一旦出手就一直畫下去,直到沒感覺了,就放下!


 


 


轉換一下心情,或聽音樂、閱讀、書寫;或者到山徑散步,與植物花草對話;


 


或做一點田園農事,修枝、除草、植栽;或進廚房變一些東西吃,烹時蔬、做


 


麵包、煮果醬、、、。可能經幾小時,隔幾天或更久的沈澱之後,再將畫作擺


 


出來細細觀照,此刻,除了觀照視覺形式之外,開始去「參」畫中可能表達的


 


精神內涵,如此一來,就從原先最渾沌、逍遙的創作狀態,進入精神的省思;


 


將創作意義提升,從「藝」達至「道」與「法」的境界!


 


 


這樣品味創作的過程,頗符合時尚的「慢活」哲學,讓身、心、靈在逍遙


 


與自覺之間,尋求最神聖的平衡。「畫為心聲」,我喜歡文質並重,讓作


 


品呈現出個人獨特生命韻味的心靈圖象,真正達到「中道」思想在藝術與


 


生活裏的實踐。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四季手札 心情塗鴨本


 


 



這套<四季手札>包含


 


春之 春蘊


夏之 夏蔭花園


秋之 飛鴻


冬之 醉白


 


每一本筆記本裡面附有四個彩色夾頁, 我精心挑選了四幅代表自然四季的抒情畫作,配上散文詩,呈現藝術與自然天趣。此外就全部是讓人想書寫塗鴨的空白頁了!這套美呆了的<四季手札>是可以陪伴您共度四季心情的Nothing Book.


 


<四季手札> My Four Seasons


 


Works by Jessica Pi-Hua Hsu


 


圖 文  徐畢華


出 版  采泥國際文化


定 價  每本 300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5 Mon 2009 15:42
  • 歡妍



歡妍     Delightful Flower   145.5x 112c m  2006  mixed media on canvas


 


 


<歡妍>


 


璀燦的生命風華如妳


妾似朝 陽又照 君


尤其是在寒涼的雨季


一簇盛開火紅的大岩桐


燃燒熱情  盛綻歡妍


曾經只是一塊球莖


刻骨銘心地蟄伏三季


終於 吐芽 展葉 含苞 初花


两朵 五朵 八朵‥三十朵‥‥


妳醉了?



一切都只為了愛


 


(記山窗花枱上手植的大岩桐盆花)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學與生活的浪漫邂逅        


             


藝術拼圖.<午茶花園>系列


 



 


 


 



福爾摩沙台灣看起來閙烘烘,卻是在好山好水的天地間,每天都有人脚踏實地又充滿創意的過日子。去年由上善文化基金會與中國時報所發起的尋找台灣正好禮徵文活動中,我從尋常百姓的优質又豐富的地方特產中,找回許多民間的生命力與對台灣的信心。


 


今天想推薦給大家的是會觸動「五感」的藝術花茶禮盒----<午茶花園>---「歡妍」、「飛鳶」系列。


 


想像一下,在充滿花香與藝術的花園,沏一杯飽含自然香氣的健康花草茶,一辺啜飲,一辺欣賞茶禮盒上色彩繽紛的畫作與散文詩、、、在温潤的茶韻中,彷佛走入藝術家的秘密花園,讓畫中的山風、花香與靈氣,舒緩一下身心、那會是多麼浪漫的午茶時光。


 


打開紅色的「歡妍」系列,乍見九格花茶拼出一幅熱情洋溢「歡妍」圖作,每一小盒內藏兩個絹布立体茶包,為免受潮,產品設計師非常貼心地將茶袋密封包裝。「歡妍」系列的茶盒裡含三種茶品---蜂蜜焦糖茶、水蜜桃薑茶、歐風果茶;分別由三幅畫作<吉菊>、<麗似夏花>、<菁芳集>相呼應。


 


打開綠色的「飛鳶」系列,畫家一派清心的三幅畫作<夏蔭花園>、<薰衣草的夏日>、<花非花>巧妙地搭配三種不同風味的茶品---薄荷+日本綠茶的熱帶風情茶、薰衣草茶、及特調的東方美人茶。據喝過的朋友回應,除了茶好喝之外,他們都捨不得弄丟茶礼盒裡的任何一小方盒,因為可以玩拼圖,拼出一幅畫作是有成就感的小趣味!


 


采泥國際文化的負責人 林清汶 先生,就是有辦法,在圖像授權之外,特別情商藝術家也為自己的畫作<歡妍>、<飛鳶>各寫一首詩,藉以啓動茶人的藝文詩心。真誠感謝他將我陶淵明式的自然耕讀生活,透過<午茶花園>與世人分享。從產品發想、設計、開模、製作包裝、市場開展過程中,深知台灣文創產業的艱辛,成就出這一份充滿誠意、創意與美意的台灣好禮,真是不容易!


 


後記﹕


林清汶是一位熱愛人群、大自然、與藝術的有為青年,這些年在設計印刷本業之餘,常利用假日上山下海探訪台灣宝島有創意又有文化底蘊的藝術家,一起築夢,逐步開發出許多結合藝術與生活美學的文化創意產品。除了這茶禮盒之外,采泥藝術還以我的畫作開發出一些文創產品,如畫冊、筆記書、年曆記事本、桌曆、月曆、名片本、、、。同於一般商品,細緻的設計凸顯了藝術家的特質,又能讓產品因藝術而加值,用美學提昇消費文化水平,也讓原本讓人覺得非常有距離的藝術走入生活!。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月天,梔子花的芳療能量


 


 


山居厨房東窗外的這棵栀子花樹,總是謹守約定,在每年五月梅雨季節,綻放最美的花朵,向人們吐露


芬芳的告白。


畫累了,昏沈時,推開南窗,迎著山風,讓栀子花的香氣飄入山家,一種無以言喻的清爽愉,誏心靈頓時甦醒!


細細品賞這朵朵綻放的芳華,真是幸福的芳香療癒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徐畢華的創作<快樂即興牛>


 





 




國美館與中市文化局聯手打造大規模公共藝術新氣象


 



「奔牛節台中巡展」開展


 


 


 




       台中市即將變得不一樣,處處飄牛味,全球首創的奔牛節巡展即將展開!


      

      
『奔牛節台中巡展』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及台中市文化局共同規畫,以市府前廣場為起點,美術園道、經國園道為線,國美館及文化中心為面,形成台中的綠色藝術腰帶,同時也象徵著一個螺旋槳,這個螺旋槳即將颳起台中的藝術旋風。此次邀請近百位藝術家在台中特別以有趣且別出心裁的「Grouping」群組方式呈現,展出『藝家牛』、『品牌牛』、『藝企牛』、『跨界牛』、『人人牛』、『化妝牛』、『互動牛』、『台灣牛』等八大主題。

       
這次跨界參與的知名創作者包含:藝術大師莊普、洪天宇、洪易、蔡根、林銓居、賴純純、徐畢華、吳耿禎、黃沛瑩、游文富;知名插畫家眼球先生、可樂王;時尚設計師黃嘉祥、林國基、吳昌怡以及演藝圈永遠的天王劉德華等人,同時也徵了不少優秀的素人藝術家、學生和民間團體等的創作。這次奔牛節讓藝術創作打破藩籬,不分領域、國界、年齡,所有創作者全心投入創作將台灣兼容並蓄的多樣文化特色表現在作品之中。就連CowParade Holding Corporation 總裁Jerry Elbaum也在看過台灣奔牛節創作之後讚嘆不已,Jerry Elbaum認為台灣的藝術創作牛是CowParde這十年來最精彩的一次!

       
        1999
年美國芝加哥舉辦了第一次的CowParade,當時還只是稱為『Cows on Parade』,是一項大眾捐款襄助公共藝術之創舉。當時芝加哥的公共空間及廣場駐足了各種不同造型的藝術創作牛,配合著各市區之特屬文化而展現出不同的造型,琳瑯滿目的牛隻以裝置藝術之手法呈現,同時也衍生許多週邊商品。這些多彩繽紛且豐富的創作,為藝術與空間巧妙地融合出生活感受的共鳴,多樣的週邊商品也帶動了觀光旅遊及就業服務等收入。希望藉由奔牛節台中巡展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國內外『牛粉絲』跟著這群藝術創作牛一起『遊牧』到台中,欣賞牛隻與台中景觀結合所產生的火花,帶動台中的觀光與經濟並提升台中市的國際能見度。

       
「奔牛節台中巡展」活動從200952日 至200975止,活動時間長達近2個月,在這段時間台中將處處顯藝術,在台中街道穿梭時別忘記停下腳步,欣賞這場藝術國際級、歡樂最高級的世紀奔牛創意秀,大家一起與牛躲 MooMoo,共同參與這項全世界最大型的城市藝術遊戲!

        
為了延續這場全球最大型的公共藝術展覽,讓同學們從小培養美學體驗,養成動手玩藝術的習慣,廣受歡迎的「Baby CowParade 小牛體驗營」同時席捲台中,小朋友和大朋友均可在國美館、勤美誠品一同體驗小牛彩繪的樂趣,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牛。


 



       985275


 


展覽地點  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政府前廣場、台中市文化中心、勤美誠品、
                               
經國園道、美術園道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訪談側記>


這是Asian Art News雜誌-----藝術家專訪 <The Inquisitive Spirit>----Jessica Pi-hua Hsu's Art
 該雜誌主編Mr. Ian F.長期觀察我的創作,為了撰寫這篇報導,特別於10月兩度從香港來台訪談,與我做art interview,並且 非常慷慨地用六頁的版面圖文並茂地報導我的創作,倍感其誠意.



按,該刊物廣告費極高,如此的在2008年終的大禮,真是對台灣artist的頭一遭  這樣的國际曝光,也真的予我許多鼓勵.


 





 



徐畢華 湖光漫漫  布上混合媒材 80 x 100c mx2  2008(左)


 


 


內在心靈的探求                                 


 


台灣藝術家徐畢華的繪畫,以漸近的方式,從具象轉為抽象。長期的佛法修行,薰陶了她的藝術心靈,使她能以許多不同角度觀看生活同遭的世界。這種多面向的觀照,影響創作深遠,使她得以從眾多同世代的女性藝術家中,脫穎而出。


 


 


作者 義安


 


 


  Asian Art News                                   November/December 2008  


 


 


徐畢華 湖光漫漫  布上混合媒材 80 x 100c mx2  2008(右)


 


 1949年,毛澤東的共產黨大獲全勝之前,蔣介石的國民軍撤退南下,到台灣成立新政府,許多藝術家同時也隨著數以萬計的國民軍和幕僚逃到相對安全的台灣。當中有許多曾替國民政府從事政治宣傳活動的藝術家,開始替台灣建立新的藝術之路,較保守派的藝術家持續保持蔣介石文官所大力推展的中國古典派文人傳統畫風;然而,即使在面臨藝術壓抑的政策和警察的脅迫下,另有一批藝術家卻堅決創造能代表自己在台灣新真實面的藝術。這些二戰後的現代藝術家如劉國松、朱德群、趙春翔、莊喆、、等,他們畫風和靈感廣泛的受一系列西方藝術運動和藝術家的影響,其中如最重量級的是畢卡索(Picasso),克萊因(Kline)和克利(Klee)等,尤其如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他充滿生氣,自由流暢的風格, 長久以來一直是鼓舞著一些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來源。


 


  儘管第二世界大戰後的台灣藝術家世代試圖逃脫傳統束縛,由男性掌控的台灣藝術界仍由保守派藝術家主導,對於這些藝術家來說,維持中國國畫的文化和藝術傳統是最重要的使命。這使命甚至必須在新想法和自我表達的衝擊下殘存,以及如何在當時開始從農業迅速蛻變成現代都市文化的台灣社會,藝術如何能反映較真實社會觀等襲擊下找出生路。


  然而那些追求較開放、且具實驗性使命感的藝術家,便離開台灣前往歐洲和美國。和同行的男性藝術家一樣,這同時也發生在少數在台灣從事創作的新生代女性藝術家。當年遠走海外的藝術家像如朱德群, 趙春翔, 莊喆,和 蕭勤,很快地便轉向研習抽象畫。而劉國松則留在台灣,摒棄西方表現方式和波洛克(Pollock)的影響,他以紙上的水墨媒材自立創新的抽象藝術風格,為二十世紀停頓不前的傳統注入一股生氣,劉的大膽新潮風格包括揉縐畫紙並加上拼貼,這使他的山水畫產生前所未見的肌理和深度,他的抽象表現主義和宇宙太空系列的作品,都曾是當年令人爭議的話題。


 



騷動Tangling  72.5x 60.5c m  2007  mixed media on canvas


 


  這些藝術家所表達的許多見解和新穎創作,為樂於實驗的新生代樹立了新風範。但儘管如此,保守派畫風仍普遍盛行,當時大多數的藝術學生還是以具象畫,表現主義的繪畫和雕刻,為研習準則。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徐畢華(1957年生),在1970年代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時期展開她的繪畫藝術生涯(畢業於1979年)。十年後,在藝術環境截然不同的自由國度,她展開了藝術新旅程,先後在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和波士頓的美術博物館學院深造研究繪畫藝術。


 


 



 



動中定 


Rhythmic Mood 2001


mixed media on canvas


 


 對徐畢華而言,身為台灣女性藝術家,本來就是小眾;而抽象藝術家,更是寥寥無幾。這不只是在台灣,橫跨整個亞洲,女性抽象藝術家亦僅佔少數。八十年代是徐畢華定位自己為藝術家的十年實驗性時期,就如同許多她同年代的藝術家,具象畫原是她習畫的基本核心,不過漸漸地,這些繪畫形式,侷限了她的身體和心靈,無法滿足她想要的真誠自我表達。當藝術家想往更高境界提升時,不僅要超越藝術技巧本身,並且要以更高的視野,擺脫週遭社會、及人事物的影響。像許多她同代的藝術家一樣,她渴望往內探尋自己的心靈,停止往外在現實尋求創作靈感。此刻她開始在藝術國度裏營造全新的心靈空間,為物質現實面的闡釋加上新註解。對徐畢華來說,「佛法覺性思維」的啓發,是激發她日常生活和創作最主要的原動力。


  徐畢華說:「剛開始,我畫了很多看得到形体的具象作品,但總覺得有缺失, 1990年我開始修習佛法,佛法裡談到,人有三世: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每一世皆有著截然不同的生命觀照。同樣的,如果我們用不同角度觀看世界,就會有不一樣的見解。三世萬物本為圓融一體,橫看成嶺, 側成峯,豈能以偏概全!若以此觀點專注在藝術上,就像在大自然中從一個角度看一座山的面貌,但從不同角度會看到山的另一面貌。在心靈方面也是同理可證,佛法幫助我了解宇宙萬物皆有層層的時空與觀點,當我漸漸地從具象畫轉到抽象畫時,我試著探求形象背後所隱藏的涵意,嘗試超脫表像的藩籬,這對我而言真是一種「靈性」的體驗。」


 


 



 


 流水韶光  Passing Moment   100x 80c m  2008 mixed  media


 


  然而,心靈要完整飽滿需要多方來源的滋潤,徐畢華和其他三位以傳統和現代抽象派為中心的女性藝術家有許多共通之處。第一位是香港畫家, 周綠雲 女士(Irene Chou,生於上海1924年,現旅居澳洲),她的心靈和藝術即是對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敬愛所滋潤,進而超脫世俗,形成深刻的內心世界,卻又似乎奇妙地與身體緊緊相連。


 



 



玉山歸來 Jade Mountain Reverie 130x 97c m 2004  


 


 



  


 詩的光影 The Poetic Light and Shadow  130x 97c m


 


 周的藝術具有感官意象,甚至渲染著一股性愛的情慾,並有些畫作與劉國松的宇宙系列相接近。另一位香港女性藝術家朱楚珠(Nancy Chu W oo ,1941生於廣東)已完全吸收現代派抽象畫風來表達自己對自然本質的看法,其中她時常以女性裸體入畫。再如九十年代發跡的當代台灣藝術家袁旃(Yuan Jai,1941生於台灣),她善於透過鮮明色彩的精巧運用和改變整個山水畫中岩石,河川,山脈和樹木實際分置的透視畫法,為傳統中國山水畫帶來一片新氣象。這幾位當中只有在朱礎珠的作品中有真實人形呈現。 


 


  談到徐畢華的作品,除了佛法之外,她的心靈充滿著舞蹈,表演,色彩和冥想,還有她離台北市區三十分鐘車程的木柵山居,自然周遭所見的山雲,水石,蟲鳥,花草,植物和樹木,這些自然與人文因緣,持續啟發她的靈感,使她生活和藝術之間一直保有新鮮的對話。例如她的畫作裡獨特的空間漂浮感,竟能和根植在地上的自然實体,融合得天衣無縫。連最細微的聲音像遠距離落下的一滴小水珠,都可以激發她畫下瀑布的靈感。「我喜愛漫步在雲端或浮在水中的感覺」徐畢華說,「我每天游泳,以及在1993年我搬到自然山居之後,這對兩項体驗使我能真正感悟到,如何讓我個人,藝術創作,經典文化学習,和宗教修行,等悠遊在鬆、緊之間。」  


  徐畢華的大幅混合媒材畫作<玉山歸來> Jade Mountain Reverie ,2004)表達了瀑布落下,拍打在岩石上,再瀉入畫底的水池,可看出大自然的影響力和作品所展現出的人文思維。在這幅有柔和的藍,黃,白和黑色組合中,不但可察覺落下的瀑布,更可意識到樹木和生硬巉岩的逼真性,整幅作品在視覺上似乎根本不是固定的,而是在空間中漂浮。


 



 



時光飛輪Time Cycle  108c m (dimeter) 2008 


 


著名抽象派畫家莊喆(Chuang Che)的作品構圖常常表現出從地上長出來的意象;而徐畢華的抽象概念似乎更常是,漂浮在半空中。這同時也可從下列幾幅作品中發現,諸如從書法中所激發靈感的<動中定>(Rhythmic Mood 2001),如海市蜃樓般的<水之嬉戲>(Water Play2007)和她的圓形作品<時光飛輪>(Time Cycle 2008),而在<浮光漫漫>(Floating Light 2008)的作品中,甚至可一窺泰納的藝術韻味。


 


  儘管在徐畢華的藝術裏可感受到很大的自發性和原始的能量,但這成就得來不易.雖然幾乎每天都會作畫,但她生性就是慢慢作畫的藝術家,喜歡慢工出細活地經營畫面層次。她有時用色鉛筆,炭筆,水彩或水墨畫草圖,準備時她會聆聽音樂,「透過音樂的洗滌,」她說「我可以感受到如何經營構圖,色彩以及畫作的氛圍。對我而言,西方的古典音樂和東方哲學之間有密切的關聯,非常耐人尋味。」


 


 



 


 <陽光之門>  Gate of the Sun   10F x3   2004


 


 


  對徐畢華而言,抽象畫不是解構真實,反而可視它為實体的延伸。「對我來說,抽象藝術是人體,物象,建築,和風景的延伸。」她說「抽象是這些物體和它們極限的解放,譬如<陽光之門>(Gate of the Sun2004)是表達想像中一建築形式的抽象畫。可以從色塊中意會到建築的架構。即使在<動中定>(Rhythmic Mood 2001) 作品中也多少看得出實体的風景。我作品的場景來自真實和想像的結合。」甚至在<詩的光影>(Poetic Light and Shadow 2004) 畫作,可視為描述經年累月被風霜侵襲的破牆,從中透出一道曙光之路,或者是一片白雪皚皚的景色。這些在在說明徐畢華抽象藝術的潛能,她的作品能引導我們運用這美妙的本領來欣賞,及多面向思考、詮釋我們周遭人事物。


 


  但在徐畢華抒情的藝術作品裏,還有其他部分,同時也牽引著我們進入她心靈敘述的戲劇性和隱密片刻,那就是「色彩」。她說「每一幅畫都是有它獨特的靈光乍現、與當下之美。」徐畢華的當下直觀,使她得以廣泛的運用各種色彩,她的作品色彩感染力強,是使欣賞者對她的藝術情感產生衝擊,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要素。對徐畢華而言,顏色或許是天生直覺的,而且,音樂和繪畫與顏色有著一定的關係,那是心靈和情感上的關聯。在<修鍊>(Religious Achievement 2007)這幅畫中,人體變成一齣抽象劇的前景,顏色賦予人體型態和力量,同時也帶出肌肉的健美感。


 



 


日昇之舞 Dance in the Morning Glow  162x 130c m  2007   


 


 


 



 


修鍊Religious Accomplishment 130x 97c m  2007


 


 


 



 



Yves Klein's Inspiration 克萊因的創意發想  100x 80cm (x3)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08 


 


在<克萊因的創意發想>(Yves Klein’s Inspiration,2008)的作品中,徐畢華運用強烈的克萊因藍色彩的表達形式,充滿流暢的生機。就如同她自己所言:「我的確認為色彩是我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環,當我仔細思考時,我發覺色彩是我畫一幅畫中最主要的靈感。」如<騷動>(Tangling 2007) 一團糾纏著紅色的書法線條和<流水韶光>(Passing Moment2008) 的多重柔和色調的色彩組合,都一再展現出徐畢華如何從顏色上獲得非凡的創作能量。



 


  回溯她的藝術生涯以及所經歷的巨大轉變,她說達到她目前創作的抽象藝術的境界難度並不高,「或許創作大幅的畫作對構圖和內容是一項挑戰,不過我不會覺得難,反倒是具有挑戰性。就像是創作一幅抽象風景畫,我一樣會用各種可能去尋求我思想的核心,尋找其中自然與人文融合的本質,以達到靈性的境界。」徐畢華說:「對我而言,這真的並不困難,因為那是一段從具象漸漸轉移到抽象的創作過程,一段來回往復、探索搜巡作畫本質的過程。」


 


 



水之嬉戲  


Water Play100x 80cm  2007 mixed media


 


 


當今,所有人都似乎愛上新媒体藝術時,有些許輕蔑的說法暗示,在當代藝術的創作上,抽象表現主義已快無容身之處。對徐畢華來說,這樣的措辭才真的是在今日百家爭鳴的藝術形式上找不到出路。她將自己的創作視為「一道通往人們心靈和生命思考的渡口。」「我認為抽象藝術,對我而言,比其他任何藝術形式較具有心靈的啟發。儘管許多人否認精神靈性的重要,認為那只是一種宗教信仰而已。而今在世上許多地方,我們都只執著於外在的世俗性。我們在追尋一串與宇宙萬物相連的關係時,不應只是透過上帝或有組織宗教,或是聖畫,或唐卡藝術;或許,抽象畫才是我們當今的宗教藝術!」


 


  在一個重視消費主義導向的環境下,大多數人都喜新厭舊;徐畢華卻是一名罕見的藝術家,她的藝術,生活,情感和思維是如此的水乳交融,圓融一體。在這個似乎被消費主義充斥的時代,徐畢華如詩般的抽象藝術表達了她細膩的思維有存在的必要性。就像她在2005年所描寫的:「創造」,來自對人、情、景、事、物獨特的發現,另類的觀照,與別出心裁的表現。「創造」,對視覺藝術家而言,不僅是用心發現與用心思考;更需要的是嘗試與實踐!用身體去思考,用手思考;用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色彩、造形美學與內心對話與欣賞者對話。、、、


她的這番談話也同時提出,人類需要正視自己思考和改變的潛能。


 


  藝評學者 王哲雄 教授(Joseph Wang)於2000年為她的畫冊為文「心靈的悸動是生命的交響樂章」的序言裏所提到的,「徐畢華的每一筆、每一點、每一畫,都是她對生命的喜悅凝聚內化出來和諧的能量,在最複雜的結構中,化轉為最純粹的詩意,而在最單純的構圖中,蛻變成最綿密的思維。」 王 教授在徐畢華藝術中所說的和諧,不就是一道解藥,用來解救現代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不和諧,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即動即靜 Motionless Motion 100x 80c m40Fmixed media on canvas 2008




 


Art Taipei 2008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8/29-9/4


 


世貿一館: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


 


代理畫廊:首都藝術中心 展位A36


 


徐畢華 展出畫作選輯:


 



 



迎曦 Morning Glow  20F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06


 


 


 



 



繽紛 In Profusion   6F  mixed media   2006


 




 



 


rhythmic Mood  10P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01


 


 



 



愛情香氛 A Love Bouquet  20F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08


 


 


 



 



顧盼 Looking Around  72.5x 60.5c m20F2006 mixed media on canvas


 


 



 



心花怒放  Seductive Blooming  162x 130c m100F   2008  mixed media on canvas


 


 



 



悠游 Floating   91x 72.5c m 30F  2007  mixed media on canvas


 


 



 


烈火冰心   Blazing Clarity 100x 80c m40F  2008  mixed media on canvas


 


 




 


蛹蝶之生 Reviving  100x 80c m40F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08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