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藝術相對論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謎樣的藝術家 ----- 謝景蘭                     文/徐畢華


 



一早趁著綠意涼風,在西窗下閱讀,隨手翻閱藝術雜誌,竟無意中邂逅了「謝景蘭」‥‧她是一九六○年代在法國闖出名號的華裔女藝術家,一位集音樂、舞蹈、繪畫於一身的才女藝術家。


 


 


 


 


  年輕時的謝景蘭是趙無極的繆斯


 



謝景是誰?

印象中僅知她是抽象畫大師趙無極的第一任妻子,僅知當年她在法國巴黎不知何故,離他而去,讓趙無極曾經傷心欲絕至無法創作的地步,而後到香港散心才認識了陳美琴、、、以至後來的第三任妻子法籍的佛朗絲娃‥‧。當年曾在心中打了一個小小問號?為何她會離開他呢?然而因為那時閱讀的是「趙無極傳」,觀點不同、切入點也不同,而且幾十年來,我們都僅識趙無極這位一代抽象畫大師,他的創作、國際大展、及藝術市場拍賣行情一再創新高、、‧讀了許多他的報導,對非藝術市場主流的「謝景蘭」,卻是所知甚微!直到她與趙無極共同的兒子趙嘉陵幫她在中國內地、及澳門、台灣辦回顧展,我們才有機會進一步認識這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


 


 


 


 


看完這篇報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位於南海路的「歷史博物館」欣賞「蕙景蘭心---- 謝景蘭藝術回顧展」,心中直呧咕著,怎麼自己如此孤陋寡聞,怎麼才認識她,才首次向台灣觀眾介紹她的藝術創作,就已經是成絕響的回顧展?!


 


謝景蘭一九二一年出生於中國貴州,八歲時全家搬到杭州西湖附近,由於父親對詩書琴畫的喜愛,她自小深受藝術文學的薰陶。一九三八年進入杭州藝專音樂系就讀。十五歲那年她與趙無極相識、相戀。廿歲在香港註冊結婚,兩人育有一子。一九四八年,這對年輕夫妻遠赴法國開拓藝術視野,當時在巴黎結識了不少各領域傑出的藝術家,如傑克梅蒂、常玉、詩人米修(Henri Michaux)等人。當時謝景蘭的角色是趙無極的妻子及繪畫助手,據說趙當時許多創作構思都是與她共同討論出來的!雖然未曾動筆畫,她的內心卻早已開始蘊釀屬於自己的創作律動與色彩!


 


此時的謝景蘭除了扮演藝術家妻子的角色,同時進入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校學習作曲。後來受了作曲家瓦亥斯(Edgard Varese)影響,謝景蘭更投入電子音樂創作。此後她更因受到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舞蹈紀錄片的啟發,勤學現代舞,奠定她日後融貫繪畫、舞蹈和音樂發展出「綜合藝術」風格。


 


 



  謝景蘭與法籍丈夫 范甸南


 


 



 



 


謝景蘭的現代舞姿


 


 


 


謝景蘭是一位在愛情及藝術上都勇於探險的前衛女性!


一九五二年,謝景蘭結識音樂家范甸南(Marcel Van Thienen),兩人一見如故、墜入愛河。一九五七年謝景蘭和趙無極離婚,隔年與范甸南辦理結婚。范甸南鼓勵謝景蘭畫畫,他也開始做雕塑!自此開啟謝景蘭的創作生涯,並於一九六○年舉辦生平第一次油畫個展。一九七五年更被授予法國文化部藝術文學類騎士勛章。


 


 



 


 


 


 



 


 


走入史博館的展場,我以虔敬的心細細品味這一場Lalan遲來的驚艷,原來江山代有人出,繼克來茵(Yves Klein)之後,竟也有如此「前衛」的跨領域女性藝術家,讓我頓時覺得吾道不孤!。謝景蘭的繪畫融合東方哲學與西方抽象藝術,這次展出,完整呈現四十多年的創作面貌,一窺她三階段的創作轉折,早期「書法性的抽象」用色較為沈重;六年代後期,她開始鑽研老莊哲理、鑽研宋畫,一九七○年至一九八三年的「風景畫」色調柔和,非常獨特,朦朧中透著輕快寧靜的律動,彷彿有著生命裡不可承受的輕靈!


 


一九八四年之後,謝景蘭將音樂、舞蹈與詩文融貫為一體,滋養出另一階段的抽象繪畫。展場一角,播放著1995年由一位法國導演為她拍攝的一段在畫前獨舞的影片,彌足珍貴,因為三個月之後,她因車禍遽逝,多采多姿的一生,戛然劃下休止符!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Jessica Pi-Hua Hsu Hsu is at her  Art Studio


(本文發表於慈濟國際版 英文季刊)


















 




Jessica Pi-hua Hsu
Life's Rhythm Condensed in Abstract Art



 



By Wu Hsiao-ting(吳曉婷



Paintings courtesy of Jessica Pi-hua Hsu and Capital Art Center



 



"My sources of inspiration are varied--a sentence from a book, a splash of color, a stray cloud in the sky, a passing breeze carrying the aroma of flowers, an episode in life--all of these can touch a chord in me and inspire me to create." Painter Jessica Pi-hua Hsu (徐畢華),  says that she has never run out of inspiration. With an open and receptive heart, she gains endless inspiration from the beauty and bounty of life and transforms it into countless enchanting colors and dynamic images. Marked by an ebullient creative energy, her abstract art deeply attracts viewers and has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s of many art lovers, earning her a noteworthy spot in Taiwan ’s art world.


 


 


 




琉璃世界 A Clear Distinct World     60F   2002  mixed media on canvas



 


Hsu's enthusiasm for art was kindled early. As a child, she liked to doodle on the white walls, frosted glass windows, and sliding paper doors of her home, covering almost all the available white space with her primitive drawing. Her mother, a loving woman, never scolded her for all that scribbling and did not even try to remove it when she cleaned the house. She also collected all the paintings her daughter created and carefully stored them in cardboard cartons. Her attitude greatly encouraged Hsu, who felt her talents were appreciated. "I'm really thankful to my mother," said the painter. "She put a lot of trust in me and gave me a lot of freedom. And she never failed to express admiration for things I did--even today, she still praises me a lot." In addition to her mother, Hsu's father was also an important influence for her. Interested in literature, music, and calligraphy, he helped immerse Hsu in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Undoubtedly the nurturing Hsu received during her childhood stood her creative mind in good stead and helped her artistic talent to bloom.


 


 



歡心  Delightful Heart  68x 68c m   mixed media on canvas on panel


 



 


 


 


Hsu considers herself very lucky that she could grow up in the loving, nurturing environment her parents provided. "A French art agent once told me that my paintings were very 'bright and positive'--I think it can definitely be traced to the influence of my parents and the happy childhood I had. My parents gave me so much love and encouragement that even though later on in my life I ran into some difficulties as a struggling painter, I still tended to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and was not so easily knocked down by frustration." She says that because her mind is healthy, the paintings she produces are filled with a positive energy. "Childhood really has a lifelong impact on one's life."


 


 



天籟之春  Echoes of  Spring 72.5x91cm     mixed media on canvas


 


 


Although Hsu demonstrated a distinctive talent for art throughout her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she did not major in art at university. She explains that although she was good at painting, she was also a gifted student who maintained an outstanding scholastic record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Because of that, she found it extremely difficult to settle on what to study at university. Taking a teacher's suggestion, she decided to pursue a degree in the humanities and ended up being an education major. At university, her keen intelligence once again shone through and she excelled in her school subjects. But at the same time, she did not give up on painting--she joined a school painting club and spent a lot of time painting.


 


 




香草花園  Herb Garden  60.5x 72.5c m  2003  mixed media on canvas


 



 

 She greatly enjoyed it, so when the time came for her to graduate, she was again torn between pursuing art as a profession and entering a graduate program in education. Just when she was vacillating between these two options, a teacher said something in class that helped her clinch her decision: "In that class, we were discussing 'meaningful learning.' The teacher, Zheng Shi-yan (鄭石岩), observed, 'Learning can only be meaningful when one is truly interested in what one is learning.' It was like a wake-up call to me. After some deliberation I decided to give up on the MA exam, and after graduation I embarked on the path of artistic creation, where my heart truly lies."


Since then, she has stuck to the creative path with a constant, unswerving dedication and enthusiasm, even though, like many professional painters, she has had her share of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o contend with. "At one time, my financial situation was so strained that I didn't even dare to buy a simple box lunch." Fortunately that was some years ago. She is now doing quite well with the support and promotion of the Capital Art Center, which began to act as her agent in 2000.


 


 



清瓶  A Flower Floating Above Landscape 60.5x 72.5c m 2005  mixed media on canvas

 



 Hsu is also thankful for the loving support of her husband,  whom she married in her early twenties. "There are many women who have a talent for art. But after they get married, many of them have to give up their artistic passions in order to take care of their families. Compared with them, I'm really fortunate, because my husband has been so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ve of my creative talents. He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I can still be devoted to art today."


 


 




秋分 Autumn Equinox  72.5x 91c m 2004  mixed media on canvas


 


 



 


When Hsu first started out, her style was representational. But as her art progressed, she gradually gravitated toward semi-abstract and abstract expression. She ascribed the stylistic change to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which she came in contact with when she was in her thirties. She says that Buddhism has taught her that the place we live in is not the only space that exists in the universe, and that this life we are living is not the only life we have--there are also the previous lives and afterlives. Inspired by the broad-minded outlook of Buddhism, she has learned to look at everything not from a single perspective, but from a wide range of viewpoints. "For example, when you look at a glass from some distance, it has the clear shape and form of a glass. But when you hold it extremely close to your eyes, it's only a blurred, abstract .


 




冬陽之舞Dancing Calligraphy in Winter Sun  60.5x 72.5c m  2005  mixed media on canvas


 



 

 


" Likewise, when one looks at a flower from a certain angle, it is a flower, but if one massimagines oneself as a mosquito which circles around a flower, the view will definitely be different. "When you change your angle, you may even see into the heart of the flower--and that's something abstract again." For her, abstraction allows for more imagination and inspires one to think; it is consequently a more apt medium to express the diversity, complexity, and profundity of life. Liberated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mere representational form, her art provides her imagination ample space to navigate. "I believe that an artist should not live only in this space; his or her imagination should be able to traverse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nd thus transcend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space."


 


 


 




漫步在雲端 Walking among Rainbow Clouds 100x 51c m2005  mixed media on canvas


 


 


 



Hsu's art has often been noted for its compositional care. Every stroke, line, and mass of color echoes and responds to each other in a harmonious unity carefully thought out by the painter. The artist observes that she seeks in her painting "the middle way" as espoused by Confucianism, a balance between solid and void, light and heavy, dark and bright, yin and yang, stillness and movement. "Of course it is not some sort of stiff, inflexible balance. Sometimes it can even be asymmetrical. But even when it's asymmetrical, you can still find a balancing point in it." She says that the balance and aesthetic harmony achieved in her painting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people often find her art pleasant to look at. On the other hand, by balancing and confronting two opposites, a kind of contrast or tension is generated that adds to the intensity and force of her art.


Hsu is often asked how she begins and completes a picture. She says that she usually begins a painting without a preconceived notion of what to paint. When the urge to create arises, she simply follows her intuition and allows her paintbrush to wander freely on the canvas, seeking a spontaneous and poetic dialogue with dots, lines, colors, shapes, and forms. Then, after an indefinite period of time, when she feels that the urge or desire to paint is spent, she puts down her paintbrush and takes a break. She either goes for a walk, sweeps the ground, listens to music, reads, bakes bread, or does some gardening--all of these activities, she says, can refresh her mind. Then a couple of hours or even a few days later, she returns to the painting, takes a deep look into it, and begins to contemplate its possible meaning and spirit. At this stage of creation, she needs to do a great deal of thinking--about composition, color, tone, texture, and other elements of artistic creation--until finally a satisfactory work is brought into being. "So my creative process usually begins with intuitive spontaneity and ends with a lot of creative analysis and logical thinking."


 




逆旅 45.5x 53c m mixed media on canva



 


Hsu now lives with her husband and son halfway up a mountain in Muzha, a suburb of Taipei . There she plants vegetables, herbs, and fruits, leading a pastoral, idyllic life. She greatly enjoys living in full communion with nature, which has been a major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her artistic creation. In addition to nourishment from nature, her wide range of interests--including literature, philosophy, architecture, music, dance, and floral arrangement--have also greatly enriched her life and her mind, thus helping to fuel the brilliance of her creative career. With such a vigorous mind as hers, no wonder she never runs out of inspiration. As she is still in the prime of her creativity, we can surely anticipate more wonderful work from her. Let us look forward to even greater delights to add more beauty and goodness to our life.


In the sidebars on the following pages, more of Hsu's paintings are showcased. We hope the readers will take pleasure in responding to the vibrant, poetic rhythm captured in the color and form of her art.


 


Read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Hsu's art can visit


her websites: www.yessy.com/pihua


                     www.pihua101.com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抽象浩瀚-一場綠夏禪意的藝術對談


 


徐畢華+陸潔民              訪談筆錄: 首都藝術中心 蕭妤倫


 



                                                                                                                                  林枝旺   攝影

   



序曲


 



天空一抹光暈,落在知了聲浪的木柵山間,一場夏日午後的「藝術對話」為徐畢華二十四載悠悠創作歲月,揭開了繽紛有趣的神祕面紗!


 


在首都藝術中心安排之下,隨著畫廊協會藝術顧問陸潔民先生的腳步,我們探訪國內當代知名的抽象畫藝術家-徐畢華,與「源」雜誌林枝旺主編,展開一場穿梭古今、東西方抽象藝術欣賞的深入對話。


 


在一百號抽象畫作前,舞動畫布上華麗的探險-她是徐畢華;拾起三芝海邊貝殼、山居枝葉入畫;展讀詩文、寫作,看山看雲,伴隨音樂境遇冥想、起舞、作畫-她是徐畢華;戴笠荷鋤穿著雨鞋巡水,除草修枝,蒔花種菜,烘培麵包…..,也是她-徐畢華。逍遙自在的山、雲、水、石、樹、花….抒情寫意風情,盡在徐畢華的作品當中,她用人文與自然的哲思,互訴衷曲,匯流成其「文人抽象繪畫」世界的無窮無盡。


 



藝術之「道」

 


陸潔民(以下簡稱陸):妳的畫在極簡的空間中非常耐看,(徐畢華的山居工作室為極簡的現代建築),充滿東方「道」精神的構圖原則,而抽象畫最困難的,即為其構圖是「立體」的,色彩、點線面等皆要考量,再加上「破與立」的氣韻穿梭,妳在創作時收放之間,讓人可以明顯感受到動能與靜能之間的深度平衡。以「飛鴻」這幅畫為例,構圖相當有趣,妳以黑白貫穿、破立出紅、黃兩者的關係;畫面中的黑色時而剛強有力,明顯呈現;時而剛中帶柔以渲染方式,不著痕跡的自然遁隱在紅色色塊中。


 


徐畢華(以下簡稱徐):抽象畫其實是很科學很細微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就像12兩個整數中間,尚有許多小數,不管是色彩筆觸或律動,都有非常多可能性。作為一個「出色」的畫家,必須要能仔細的調出心中所要呈現的顏色與調子。以「飛鴻」一作為例,畫面上半部的紅色帶著暖色系橘色調,與右下半部的酪黃色色塊空間,有一個鮮明主調的呼應。誠如老子所說「知白守黑」,黑色就像是魔術師一般,能夠突顯出畫面上的每一個色彩,可以作為我畫面上色彩與色彩之間的橋樑。而且我喜歡讓這座橋樑時而明顯,時而隱晦,充滿著剛強與神祕的誘人特質。至於白色,又是與黑色色塊與線條做了一場有趣的對話;它不但能凸顯其他色彩,也能因為白色的加入讓其他色彩更協調。


 


你剛剛提到的破與立間的關係,非常有趣,這的確是中國美學構圖的重點,我畫面上的這些粗線條,是用來打破了原本黃與紅色間的橫式構圖,一些神來之筆的細線條,就像是音樂裏的切分音一般,畫龍點睛的讓畫面節奏與構圖有了活潑與新的變化。


 


「飛鴻」這幅畫作原本就是文字觸發我的創作靈感,其構圖實與伊拉克名建築師札哈.哈蒂的建築動態平衡概念類似(註一)。哈蒂認為二十一世紀的藝術是動態能量的世紀,我想進一步延伸,二十一世紀是動態與靜態兩者能量平衡的時代!我作畫時常琢磨很久的時間在觀照畫作,思考如何在動能恣意展現之餘,以靜能的控制來平衡畫面?我喜歡研究建築,好的建築就像是一個大型的立體雕塑,給予我許多畫面結構的靈感。


 



     飛鴻  20F  2004


 


東方人文vs.西方技法


 


陸:是的,欣賞妳的抽象畫,可以發現本質上是東方的人文精神,而技法、構圖有來自西方的發展形式,並不是每一位畫家的作品都可以或者經得起解析,但是我在事前翻閱你的作品集,就發現妳的抽象作品真的可以細細的從美學的各個要素來解析與欣賞,現在親臨現場並且透過你對創作過程解說,真的可以使賞畫者更容易理解,增進感知與溝通。人們一般談到抽象繪畫的欣賞,常常含含糊糊地說就是去感受它就可以了!?事實上以我理工的背景出身,實事求是,對「解析」是相當敏感的而且覺得重要。


 


我覺得你的畫作當中的線條與色彩的呼應、佈局、與比例非常好,每一個筆畫看似瀟灑自如,卻都有其道理,的確是值得賞析的!以這一幅「時光之旅」來說,好特殊的構圖,上重下輕,有失重的感覺,上方有一段道繁複色彩與線條,下方神來一筆,透過下方白色這一筆衝上去,與上面的繁複線條產生不對稱平衡的對話,是虛實繁複之間的對話。色彩在畫中深淺層次有次序的交織呈現,最後以簽名為收尾


 



時光之旅 Journey through Time 107x76cm 2004 Mix Media on Canvas


 



徐﹕這幅<時光之旅>,我在上方開了一道繁複的色帶,線條與動感交織,像是閉著一隻眼去看凡塵世界;而畫中那些被筆刷抹平的色彩,呈現了生命稍縱即逝的速度感般。我認為做視覺藝術要能表達意境,將感動轉為視覺。不論是讀余光中的詩,或是回去讀經典的東西,藝術家應該能夠來回往復在傳統與現代中,並且將創作賦予當代的意義!


  


 


陸﹕我在閱讀你的畫集時,發覺你的每一幅畫的話題都取得很好,這不是很容


   易,因為我們可以見許多藝術家的畫題只願意取「無題」、「靜物」、「風景」、、, 


   而你的畫題卻充滿文學與哲學詩情,可以讓人有更多的聯想空間。那來這些靈感? 


 



藝術與生活渾然一體

 



徐:我創作的靈感來自多方面,可能是書中的一句文辭,一片色彩,空中一抹浮雲,畫室窗外飄來的桂花香氣,一段音樂的旋律,一山夏日的蟬音、、、,這些都是生活裡「耕讀筆繪」過程中感動的體驗,觸發了創作的生命能量。在我所接觸的跨領域人文學習當中,不管是文學、哲學、建築、音樂、園藝、舞蹈、烹調,都是我好奇學習的出發點,更是我創作時是可以信手拈來的藝術種籽。


 


我從不自我設限只當一個「畫家」。我了解自己,不是素人,也不喜歡學院的束縛,就當一個是逍遙的文人藝術家吧!


 



藝術生涯的關鍵時刻

 



陸﹕你大學讀的是教育,為什麼會有興趣走藝術的路?


 


徐:走了大半輩子藝術的路,其實因學是有幸遇見一些關鍵人物。小時候,家中毛玻璃、紙拉門、白牆壁盡是我鉛筆塗鴉的軌跡,母親不但不責罵,也不忍在年終大掃除時拭去、、、這給予小女孩多少畫家夢想的鼓勵!記得在小學三年級時,我向母親要求要擁有私地,母親也煞有其事地撥給我後院的一小塊地(1公尺×2公尺),允許我到前園去挖花草來布置這一方花園。母親真是一個可以和我一起築夢的親人。除此,身為裁縫師的她,也讓我在小三就嘗試自己去布店選布料,自己設計新衣裳。而父親濃厚的文藝氣息讓書法、文學、膠片音樂從小薰習了我。誰說藝術不是來自生活!非常感謝父母對我的造化。他們給予我這些自由與愛的薰陶,完全沒有一絲目的性與強迫。


 


第二個影響我的關鍵人物是高三導師,面臨聯考填寫志願的困惑時,老師了解了我的多元人文志向,鼓勵我不要只挑藝術系,也因此讓我上了教育系,並且以英文為輔系,在這段期間研讀了許多教育、心理、哲學、文學、、、的課程,也為日後走上藝術的路途多了幾分良好的人文滋養。


 


第三個影響我的關鍵人物是大四的【教學原理】老師,鄭石岩教授。大學畢業將屆,面臨選擇藝術或考教育研究所時,他指點了我的迷津---「人要往自己的才趣發展才是最有意義的學習!」因此我選擇了走上藝術創作的路。


 


第四個影響我的關鍵人物是我的另一半,劉文斌。有藝術天賦的女人很多,但走入家庭之後,礙於現實很多人都宿命的放棄了自己生命深處的最愛;他卻是一路鼓勵,支持,讓我可以到今天無悔的投入藝術!


 


當然,除此之外,周遭的好友及和我合作過的畫廊,以及現在合作最密切的首都藝術中心,都給予我許多鼓勵--來自精神上與物質上的實際支持,我只能感恩的以好作品回報!



   

逍遙獨特的藝術玩家


 



陸:近年來藝壇常常驚艷妳融合舞蹈、音樂、文學的創作表現。藝術上最困難的是與別人不一樣,又要不斷跟自己不一樣,藝術最不變的定律就是永遠的在變,一個新風格的出現很難,一定與畫家本質潛能有關。所謂「大師」的形成需要具備改變當代人們欣賞觀念的風格;風格是藝術成熟的標誌,亦須符合時代潮流,人格特質是關鍵。畫家風格的養成又轉換、突破,一定有很多醞釀期或階段,2001年時你與光環舞集的劉紹爐,為畫廊博覽會揭開序幕的演出,撼動不少人心。


 


徐:我的創作過程一直與人文與自然思想連結至深,所追求的不僅限繪畫形式,而是藝術中一種「道」的境界。源於儒家的「中道」思想,老莊道家的「逍遙無為」思想,以及佛家的「覺性當下」思維。這些思想互為經緯,深深影響我的創作理念。我作畫從直觀開始,真實展現內在生命能量,在構圖色彩韻律的動靜之間尋求深度的平衡、協調的對比,也因此畫中構圖出現的:參差疏密、亁濕變化、空間轉折…..,饒富悠遊的趣味與中道的思維。


 





共舞共畫  2001  徐畢華vs.劉紹爐


 



與劉紹爐相識很早,他從紐約學成回國,開創以嬰兒油塗抹於舞台與舞者身上的表演藝術,一舉聞名國際。他純粹、極簡、偶發的藝術創作風格與我後來的抽象藝術發展越來越接近。紹爐對我的作品極有感應,因而激起了我們共舞共畫的跨界合作契機。我們的跨領域合作,經由以「氣」引出聲音、身體肢體變化,與靈性結合,並在畫布上呈現,這樣的共舞共畫開啟我身體藝術之路,而後也以獨舞形式呈現個人藝術創作的另一個面向--即興舞繪創作,試圖在音樂的當中尋找抽象的色彩與構圖及肢體律動。


 




 靈氣之音  即興創作舞繪


 


這一路走來,讓我不斷深化自己的創作,在偶然寒冷的冬天,我突發奇想,從靜坐冥想改為以聽音樂起舞為創作暖身暖心的轉變,也因此發現了個人繪畫的新可能性很大,而發展到此風格上來。


 


用身體藝術來解讀畫作


 


陸﹕面臨抽象繪畫藝術,我認為「賞析」,事實上是很重要的。就像剛才,在畫布前,妳馬上隨法國香頌舞出抽象畫的創作歷程,這就是有名的徐畢華式的藝術賞析!妳如此鮮明的風格是如何衍生出來的?


 


徐﹕二十一世是身體藝術的世紀,這些年來的跨領域合作與表演藝術,更讓我深深感到以前對自己身體的忽略。手腦並用的藝術創作,怎能不聽聽自己身體心靈內在的聲音與律動呢?誰說繪畫只能用畫筆?我現在不只用筆、也用手、用腳、用身體、用頭髮、用氣、用能量創作對我而言真是身心靈的整體展現。就像當年他康丁斯基所言,藝術應該結合音樂、舞蹈、肢體、繪畫、文學、戲劇….,真是一場華麗的藝術派對!


 


    有一回一對收藏家夫婦面對著牆上掛著我的一幅20Fx3抽象畫作<黎明行書>,正在左思右看不知如何體會與欣賞,我很直接的在畫作面前,用舞蹈來表達我畫中的律動與趣味及空間色彩的變化,這樣的藝術賞析讓他們驚喜,一下子就感通了,當下買單!


 


陸:非常有趣的過程!好一個「華麗的探險」,這首律動很強的法國香頌,會讓人聯想到巴黎夜晚浪漫熱情的跳舞場面,這幅畫面上用了非常野獸派的紅色與綠色的對比,但是你也沒有忘記用黑色以及藍色來做冷靜與理性的平衡,右上角幾道彎的曲線,是用手指抓的嗎?真的很原始,藝術家跳給你看,就是這種感覺,這就是徐畢華,讓人更容易了解你的畫。


 


 



華麗的探險  100F  2004


 


 


好的抽象藝術是可以賞析的


 



陸﹕我到荷蘭看了以X光檢視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畫,發現底下有修改構圖的痕跡,我們可以察覺一張佳作,可能透過不斷的調整,達到精練成熟的局面。優秀藝術家通常有三個特質:鮮明的原創性風格、難以取代的高難度技法(線條、構圖色彩等)、以及良好的品格修養;我常常鼓勵一般民眾多到美術館看原作,出自靈魂的作品才能進入靈魂,因為畫本身就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表達,但國內對於抽象畫的欣賞水平仍需加強,一般說來都先看畫名,這是錯誤的,題目只能有「點睛」的功能,「感知、想像、解析」三個過程還是最重要的,三者能夠接近藝術家的原點,也是審視優秀藝術品的條件。


 




旭海  30F  2005


 



徐:沒錯,畫本身就能表達精神層面,藝術家須不斷在磨練心智與性靈;對我而言每一幅作品都要琢磨很久,有時畫到沒有感覺了就放一邊,不要再強求,時間到了就有辦法,多一筆可能成了!記得當代藝術家Hans Hofmann曾經提過「寓繁於簡」的創作精神,儘管最後作品呈現出簡潔的畫面,但是在創作過程中卻是經過許多繁複的思考、筆觸、與多層次的色彩琢磨,最終,在極簡練達的畫面上呈現出耐人的興味與質感。


 


    以<旭海>為例,在極簡風格的橫式構圖上,海面的色彩層次變化非常細膩,更耐人尋味的是畫作的表面處理充滿著流沙的肌理。隨著年歲的增長,越能夠享受簡單而有質感的樂趣,這樣的品味也表達在我的創作上。


 




春雨行書  20F  2005


 


古典色彩 當代創作


 



陸﹕看<春雨行書>這幅畫,色調非常優雅,讓我聯想到宋代的青瓷,極為溫潤內斂而雅致的意境,那是怎麼辦到的?發覺你有非常好的色感,我認為對畫家而言,線條可以鍛鍊,構圖的修養可以經長的時間的琢磨而有所領悟;然而色感卻是天生的,所謂「色調是藝術家的調色盤」(Tone is artist’s palette),「響亮的不是顏色而是調子」。你的畫作每一幅都有屬於自己的色調,讓欣賞畫的人馬上可以抓住色彩的主軸。


 


徐﹕色調構圖和色彩構圖同樣重要!從色調構圖及線條律動,更能體會出畫家內在的心靈秩序感。


 


1986年我開始研習陶藝,除了造形外也花了一些工夫去研究釉彩,你可以從我現在的作品中發現宋代青瓷的色彩,唐三彩,汝窯的白釉色調,紫鈞釉彩,鹽釉調子的效果….。從古典中去找色彩,用現代的顏料與技法來呈現,這種穿越古今的感覺很棒!


 


<春雨行書>,用的是極簡的青瓷色彩,加上靈動的書法線條,彷彿是在春雨及微風中的悠遊舞者;整幅畫在青瓷的色調當中隱約透出一塊渲染的粉紅,象徵了迷離雲霧當中的杏花雨。我喜歡宋朝文人溫婉典雅的藝術風格。


 




藝術治療與分享


 


陸﹕藝術創作以及展覽之外,就我所知,你最常做的公共教育活動是演講,這也是一種與大眾分享與溝通的良好管道。你的作品充滿著光與澄明的色彩及正面的生命能量,是很好的藝術治療。


 


徐:1980年代末期,我客居歐美,並且開始參加一些國際展覽,當時法國的藝評人對我畫作的看法是「融合東西方的」(oriental and occidental)「正面的、光明的」(positive and bright)


 


一開始從事藝術,是為了怡情養性,其實是蠻獨善其身的「小乘」想法,直到有一回我修行華嚴經的海雲師父提醒我要能夠「處眾」,這盞覺性明燈從此指引我走入眾人。藉著在企業及社團的講座,分享創作與生活的喜悅,分享如何欣賞藝術,並教導人們解放心靈,快樂的工作、活潑的創作與生活。


 


很深刻地記得前年在SARS期間,我的一場畫展及表演,給戴口罩來欣賞的觀眾帶來很大的心靈撫慰,看了表演之後,他們很欣慰地告訴我這是這幾個月以來他們最喜悅與最不恐懼的一天。藝術真是心靈治療的良方!我也深信自己有這種使命感。


 


    今年七月,我也在「生命教育」課程的師資班上分享藝術之美的講座;美感教育事實上是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我們的兒童及青少年都能在生活當中享受美感教育,這種美的生命能量會讓他們的生命自然不會感到空虛、無奈與刻板!


 


歡喜做自己


 


陸:身為一個國際自由人,經常往返兩岸三地及美國,觀察當地的藝術家作品及市場趨勢,我在中國就找不到像你這樣的作品,由此可見人是環境之子,在經歷文革鬥爭貧窮及經濟快速成長的爆發過程,藝術家也受大環境影響,還沒有辦法靜下心來享受如此優雅、沉靜而細緻的生活。你的藝術體驗與創作完全來自優渥的生活與他們大不同!


 


徐﹕事實上不是優渥;而是優雅、質樸、享受當下的深刻生活體驗。藝術與生活渾然一體,我想這就是我的生命氣質與創作風格吧!藝術家不就應該真誠地表達自己,儘管現在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在市場很熱絡,如果沒有自知、包容與自省,而一味的依循模仿他們的作品形式,就無法自在的創作,這樣子產生的作品既不稱為藝術,也就不是徐畢華獨特的品牌了!


 


陸﹕除了平面繪畫,您對自己的藝術創作還有什麼期許?


 


徐:我做的是混合媒材的創作(mixed media),近年來也做了許多跨領域的合作,例如與舞蹈家、服裝設計師(林國基)的合作,未來將進一步與音樂人合作。混合媒材對我而言不只是平面的創作,未來亦將朝向立體裝置藝術努力,發揮更大的創作能量。


 


 


衷曲


 


園藝、插秧是「藝」字最初始的意思,而後「六藝」之禮、樂、書,涵蓋舞蹈、音樂、哲學、書法等發展;在屬於東方民族的藝術中,抽象畫所觀照的正是藝術家自身對宇宙、人、萬物的信念。


在盛夏山間的綠林白屋裡,我們一邊喝著藝術家為我們沏的檸檬香茅草茶,一邊享受這一場豐感藝術對談,在徐畢華身上,我們看到她既都會又質樸的特質,她是縱情山水的農婦藝術家,卻又是深具國際視野,遊於藝的逍遙玩家!我們欣賞到她在福爾摩挲這一片鄉土用心生活,用雙手、用身体、用心靈栽培出來萬情的藝術花朵,其餘韻飄香,隨著心境、時空的推移,將持續的浮現在您我心靈…… 2004/11定稿

 


註一:札哈.哈蒂(Zaha Hadid)世界頂尖的前衛建築師、藝術家,作品引領了近年來世界的繪畫、建築、室內設計等風潮。


 


註二: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繪畫造詣深度,被認為超越林布蘭特,對空間、光線、色彩技法,具獨特高超成就,〈The Milkmaid〉、〈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為最出名之畫。


 


 


<附錄>


 


對談人物小檔案


 


陸潔民:


 


1957年生,1981年赴美,理工背景出身,原本在美國加州矽谷從事預警雷達系統電子工程工作(RWR),於1988年在偶然的機緣接觸藝術,而一頭栽入了藝術世界。


 


曾經擔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祕書長、現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藝術顧問、大陸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作為一名國際自由人(international  freeman)長期在兩岸三地及日、韓、歐美各國觀察藝術作品、趨勢與市場。敏銳及寬廣的國際視野為當今華人藝術圈不可多得的藝術產業(收藏與賞析)顧問。


 


徐畢華:


1957年生, 1979年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1987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主修藝術史,1989年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學院主修繪畫。


現在為專業藝術創作者---專門從事混合媒材創作,跨領域創意合作,花藝研究,自然與人文寫作。她的作品傳承了西方極簡主義及色域繪畫風格,並融合了中國書法藝術及氣韻生動的精神,藉以表現人的身、心、氣、靈,與宇宙自然整體的和諧觀照。


其抒情抽象作品融合東西美學及文化思維,不斷創新,早已超越學院傳統,發展出獨特的文人抽象創作,色彩澄明,極富當代性,如今廣為公共空間,以及世界各國收藏家典藏。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遊藝術家的心靈


─── 國際藝術博覽會 参展小記                   徐畢華  208/11/12


 


 



「Art Basel」歐洲人熱烈参與藝術 展出正逢世足賽 就地在展場户外休憇區架起多部電視實現報導 比百貨公司周年庆還熱鬧


 


 



前言


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衍生商品的蓬勃與多樣性,各類基金也百家爭鳴,除了原物料、能源、黃金、債券、、、等基金之外,亮眼的「時尚名牌基金」,募集容易;更高單價的「藝術基金」更是成為快、穩、獲利高的投資標的。人們對於藝術品的熱衷,不再單純停留在欣賞、收藏層次,更進一步而有一大票人買藝術品是為了「投資」「獲利」,因而帶動了藝術拍賣、及藝術博覽會的興盛與流行。「藝術」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以及「美學經濟」的主体,「藝術投資」也成為時尚的名詞。尤其是在今年九月,美國雷曼兄弟集團破產導致全球經济衰退與恐慌的同時,許多資產大縮水的大富,開始思考,與其投資金融債券恐如夢幻泡影般消失,不如轉投資有形的藝術品,對純收藏者而言,既可怡情欣賞,又可保本;對收藏兼投資者而言,適當時機脫手,又可創造財富。而一般小老百姓面對銀行定存利率的直直降,也開始量力而為,進場學習看藝術,買藝術品,成為新的消費時尚。以上諸多因素而造就了今日成為「藝博會時代」與「拍賣會時代」。


 


「藝博會時代」


攤開博覽會年曆,全球各地大小藝博會多到勝枚舉,歐美部份著名的藝博會例如﹕歲末紐約的<Art Amory>,<Asia Art Contemporary>,春天在西班牙舉行的<拱之大展 ARCO, 五月在美國芝加哥的<Art Chicago>, 六月在瑞士古城巴塞爾舉行的世界最著名的<Art Basel>,及其周邊一連串衛星展,義大利的<威尼斯双年展>,接著還有德國科隆的<Art Cologne>,法國巴黎的<FIAC>,英國倫敦的<Frieze>,每年十二月還有在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的<Art Basel Miami



ShContemporary 上海當代/地上的行為藝術 及 牆上的裝置藝術


 


 


亞洲部份也是不遑多讓,例如:四月中國北京<CIGE>,五月在香港舉行的<Art Hong Kong>,杜拜<Art Dubai>,八月在台北的<Art Taipei>,九月上海的<Art Shanghai><ShContemporary>,韓國首爾<KIAF>,中國的北京<Art Beijing>,十月新加坡<Art Singapore>、‥。


每一處藝博會皆有其特點,由於篇幅有限,無法一一解讀這些國際當代火紅的藝術大展,往後有機會再進一步詳述。在此我希望藉著自己多年來創作及参與國際藝博會的經驗,與愛好藝文的朋友分享一些小心得,期盼指正,並希望能為我們花藝創作及展出時,激盪出新的火花。


 



亞洲藝博會最美的展館/上海當代藝博會


 


 


行前準備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用於各行各業都受用。不管是参展或觀展,事先上網搜集資訊,是行前最重要的工作。每一個地區皆有其不同的藝術品味及市場喜好,必須先決定好選擇那一類的作品参展。這些年來,我曾經参展的國際展及藝博會包括比利時双年展、倫敦LIMA大展、首爾KIAF、北京CIGE、上海Art Shanghai、及台北藝博 Art Taipei等。以韓國首爾的國際藝博會為例, 我先上網去觀其例届参展作品,發覺韓國人偏愛冷色調及重肌理、材質表現及慢工出細活的作品,2003年参展時,我就反其道地選擇了一系列熱情色彩繽紛的抒情抽象畫参展,結果讓當地artist眼睛一亮,紛紛前來觀摩他們眼中tropical, and juicy的作品,他們認為我的作品如百香果般,熱情、多汁又聞得到芳香,哇!我們自己身處亞熱帶,可能從不曾如此敏銳地感受到此特色;也因此而得首爾當地的文化電视台青睞而專訪。為國際文化交流略盡小小心力。


 


 



行動藝術:盛裝出席<KIAF 2003>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


 


 


参展作品選輯


一個好的策展必須先制定好的参展主題,依此來編選作品,撰寫文宣,主題式的呈現,才會讓展出的作品在好的架構下更亮眼。不管是完整的個展,或即使是在博覽會裡僅有十來幅参展的作品,我也會事先擬出参展主題,如「漫步在雲端」、「花道」、「即動即靜」、「My Sweet Hearts」、「風水」、、。一方面放眼看天下,具國際视野,卻需展現自己獨特的主体文化與創作觀,以完整的策展企劃及好的作品,來滋養觀家的心眼,而不隨市場流行而遽變畫風。


 


善用網站


在網路無國界、及時又無時限的神力之下,除了上網搜巡國內及國際藝訊外,架設圖文並茂的藝術網站也是藝術家promote自己,增進國際能見度的利器。緣於此,我的两個藝術網页(台灣中文網页、國際英文網页),方便我在展前放圖、文作為線上預展及預告,也方便網友他日隨時點閱,效益真是無國界,尤其是經由國際網站的瀏覽統計分析机制,了解到每天來世界各地網友看你的作品,甚至寫信、留言,再再給藝術家許多鼓勵,在市場效益之外,亦覺得海濶天空多知己,有「吾道不孤」的温馨感。


 


 


國際舞台 秀


通常,藝博會只有5天,卻湧進數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善用這國際舞台「秀」自己,效果非凡。例如2002 Art Taipei的開幕秀即安排了一場我與光環舞集名舞著劉紹爐的---共舞共畫<即興創作舞繪>,予以媒体及觀者不同的視聽震撼。2003年在韓國首爾KIAF我也一即興做了一場行動藝術「盛裝参訪國際藝博會」,在展場最多人次的周末下午,刻意梳起高高的頭包造型,並穿著我與名服裝記計 師林國基 先生跨界合作的創意大禮服,一家一家参訪各國展位,遞文宣、交換名片,並彼此交談創作、、也讓觀者一番驚艶。再如2007年我製作了一錄像創作<舞、畫、風、水>在参展的倫敦、北京、台北、上海展場與靜態的畫作一起呈現,藉著视聽影像中我的舞姿翦影,帶引觀者深入我的畫作在肌理與多層次空間中悠遊,從八方遊賞抽象畫作的精髓,這樣的洗禮不但吸引觀者駐足,也藉此而更了解我的畫作。


 



2007年<舞畫風水>錄像創作/在台北、上海、北京、倫敦國際展呈現


 


觀摩展場  文化觀察


每到一個國家或不同國際城市参展,不僅是藝術交易,作品曝光、創造展出記錄;更重要的是觀摩與交流。面對來自世界各國藝術精英的較勁,總給予藝術家許多衝擊與新思維,睜大眼睛、打開心窗、現場與其他藝術家或畫廊經理人交談、勤作記、拍照記錄(須先經由允許)、經過沉澱、轉化,假以時日,創新的作品就會逐漸浮現。長期以來的佛法覺性修行,也讓我養成較能全面觀照的敏感度,用之於國際展,則不光是看藝術品,更可看各畫廊的布展方式、燈光投射、藝術經紀人的水平與談吐,甚至整体大會的展覽企劃、展區分類、展覽動線、VIP LoungeCoffee Bar服務品質、Information Center、展場音效、相関論壇、展覽联結、傳媒、贊助、公關、網站架構‥‥等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這些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時興知識與實戰經驗。


 



上海當代展/奈良美智的畫作、立体雕塑


 



2007 KIAF 的VIP 室/同時也是時尚家俱及藝術裝置區


 


藝博會是一個高效益的國際平台


對各家畫廊而言,國際参展,除了賣作品、提高畫廊及代理藝術家國際地位及知名度外,畫廊藉此机會獵艶、找新鮮的藝術品,尋求國際間的畫廊合作。對藏家而言,集中火力、多樣選擇與貨比三家,真是過癮。對拍賣行而言,趁机找拍品,與買家及畫廊联誼、加強合作默契及商機;對許多藝術家而言,也趁機品評各家畫廊,尋求合作的可能,有趣的是,很多未成名的畫家也會藉此盛會,帶著小冊子或卡片向各家畫廊自我推薦。


 




上海當代展/我是art 不是衣服


 



VIP   Super VIP


每個藝博會都會提供VIP卡給藝術圈的重要人士及潛力收藏家,讓他們得以免費多次進出展場,並且享受專為VIP服務的預展酒會、主題派對及Lounge Bar。更特別的是,在這博覽會盛行的時代,亞洲由於經濟崛起,隨著参展的國際化及向歐美取經,也開始學會联合造勢,例如今年開始的三城結盟───台北、上海、首爾三地的博覽會串联,共同刊登國際媒体廣告,進行文宣造勢,联合發行三城Super VIP,讓收藏家可以持卡到各國展場参觀選購藝術作品,及参與相關藝術参訪活動;明年2009更進一步各國皆撥出相當預算,提供住宿機票等誘因,邀請海外收藏家互訪三家藝博會,期盼達更好的美学經濟產值。


 


「衛星」博覽會 藝術嘉年華


此外,每一個主要博覽會舉行時,也都會有許多「衛星」博覽會及展覽同時推出,以今年九月剛結束的Art Shanghai 2008為例,同時間有上海藝博、上海當代、上海双年展、許多上海畫廊也藉此國際人潮聚集時刻推出重要展覽、其他如上海的M50莫干山文化創意園區、五角場藝術拍賣會也選在同時推出,來一趟上海参展,可同時看許多大展,除了自天的展覽,夜晚活動更豐盛,如專車接送的畫廊開幕酒會、精彩的音樂派對,讓白天在展場辛勞一天的工作者有吃喝玩樂的歡樂藝術聚會,整個藝博會就是一場藝術嘉年華。此外,如果還有餘力,享受上海弄堂的交化氛圍、到南外灘輕紡市場訂做衣裳、享受上海美食、、、都是美妙的經驗;當然展覽結束之後可安排蘇卅之旅,遠離十里洋場,参訪蘇卅名園、聽崑曲、評彈、品茶、遊河、体驗往日文人的生活情調、、,這些都是令人難忘的文化之旅。


 


以藝術為終身志業


創作近三十年,從1982年首展至今,我幾乎將心力都投注在「藝術」志業上,面對這勇敢又孤寂的不歸路,如果沒有十足的熱情,身心安頓的定力,及對生命主体價值的自覺,真是難以堅持。尤其是對非單身的女性藝術家而言,婚姻、家庭、子女教養、經濟分担、缺一不可,多重的角色扮演,既要苻合社會期待,又要能有企圖心做個正點的專業藝術家,在現實之外留給自己心灵獨白的時空。生命總是在鬆緊之間,剛柔之間,忙與閒之間,沈潛與躍動之間,來回住復,才得有張力,有節奏感,有豐沛的創作力,來成就佳作!


 



上海文化藝術学者推崇徐畢華作品獨具文化底蘊的抒情抽象


<春光乍現> Spring 162x130cm  2007 Mixed Media on Canvas


 


 


作為一個跨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十五年的花藝研究與創作,以及對自然、舞蹈、音樂、建築、文学、哲學的喜愛與長期關注,也帶給我的繪畫藝術許多養分與另類的觀照與啓發。讓我的作品除了视覺要素之外,也多了一點山水靈氣、花香與人文哲思。


 


 



上海藝博/所有正夯的中國當代都拼在一幅裡


 


 


未來, 除了預測;更需要開創


作為一位以藝術為終身志業的創作者,面對詭訣多變的藝術市場,精進、誠懇、自信又忠於自己為首要。放眼國際市場,忽爾流行印象派、忽而抽象表現主義、而後又流行寫實主義、而後又是中國當代繪畫、而後又是卡漫風、又是台灣「當代」、又是錄像、裝置藝術、接著据說抽象畫又要出頭了、、、面對一連串的流行風潮,如何不隨波逐流又能自在存活?如何吐納文化精華,展現人文與自然文融的美學?如何掌握時代脈動來開創新格局?、、,在在成為當代藝術家必修的功課。


  


(全文刊載於<花藝家>雜誌 2009/1.2月)


                                        



<作者簡介>

悠遊藝術家徐畢華───善以抽象筆調,書寫自然風華、當代人文哲思


www.yessy.com/pihua  www.pihua101.com


pihua168@gmail.com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訪談側記>


這是Asian Art News雜誌-----藝術家專訪 <The Inquisitive Spirit>----Jessica Pi-hua Hsu's Art
 該雜誌主編Mr. Ian F.長期觀察我的創作,為了撰寫這篇報導,特別於10月兩度從香港來台訪談,與我做art interview,並且 非常慷慨地用六頁的版面圖文並茂地報導我的創作,倍感其誠意.



按,該刊物廣告費極高,如此的在2008年終的大禮,真是對台灣artist的頭一遭  這樣的國际曝光,也真的予我許多鼓勵.


 





 



徐畢華 湖光漫漫  布上混合媒材 80 x 100c mx2  2008(左)


 


 


內在心靈的探求                                 


 


台灣藝術家徐畢華的繪畫,以漸近的方式,從具象轉為抽象。長期的佛法修行,薰陶了她的藝術心靈,使她能以許多不同角度觀看生活同遭的世界。這種多面向的觀照,影響創作深遠,使她得以從眾多同世代的女性藝術家中,脫穎而出。


 


 


作者 義安


 


 


  Asian Art News                                   November/December 2008  


 


 


徐畢華 湖光漫漫  布上混合媒材 80 x 100c mx2  2008(右)


 


 1949年,毛澤東的共產黨大獲全勝之前,蔣介石的國民軍撤退南下,到台灣成立新政府,許多藝術家同時也隨著數以萬計的國民軍和幕僚逃到相對安全的台灣。當中有許多曾替國民政府從事政治宣傳活動的藝術家,開始替台灣建立新的藝術之路,較保守派的藝術家持續保持蔣介石文官所大力推展的中國古典派文人傳統畫風;然而,即使在面臨藝術壓抑的政策和警察的脅迫下,另有一批藝術家卻堅決創造能代表自己在台灣新真實面的藝術。這些二戰後的現代藝術家如劉國松、朱德群、趙春翔、莊喆、、等,他們畫風和靈感廣泛的受一系列西方藝術運動和藝術家的影響,其中如最重量級的是畢卡索(Picasso),克萊因(Kline)和克利(Klee)等,尤其如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他充滿生氣,自由流暢的風格, 長久以來一直是鼓舞著一些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來源。


 


  儘管第二世界大戰後的台灣藝術家世代試圖逃脫傳統束縛,由男性掌控的台灣藝術界仍由保守派藝術家主導,對於這些藝術家來說,維持中國國畫的文化和藝術傳統是最重要的使命。這使命甚至必須在新想法和自我表達的衝擊下殘存,以及如何在當時開始從農業迅速蛻變成現代都市文化的台灣社會,藝術如何能反映較真實社會觀等襲擊下找出生路。


  然而那些追求較開放、且具實驗性使命感的藝術家,便離開台灣前往歐洲和美國。和同行的男性藝術家一樣,這同時也發生在少數在台灣從事創作的新生代女性藝術家。當年遠走海外的藝術家像如朱德群, 趙春翔, 莊喆,和 蕭勤,很快地便轉向研習抽象畫。而劉國松則留在台灣,摒棄西方表現方式和波洛克(Pollock)的影響,他以紙上的水墨媒材自立創新的抽象藝術風格,為二十世紀停頓不前的傳統注入一股生氣,劉的大膽新潮風格包括揉縐畫紙並加上拼貼,這使他的山水畫產生前所未見的肌理和深度,他的抽象表現主義和宇宙太空系列的作品,都曾是當年令人爭議的話題。


 



騷動Tangling  72.5x 60.5c m  2007  mixed media on canvas


 


  這些藝術家所表達的許多見解和新穎創作,為樂於實驗的新生代樹立了新風範。但儘管如此,保守派畫風仍普遍盛行,當時大多數的藝術學生還是以具象畫,表現主義的繪畫和雕刻,為研習準則。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徐畢華(1957年生),在1970年代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時期展開她的繪畫藝術生涯(畢業於1979年)。十年後,在藝術環境截然不同的自由國度,她展開了藝術新旅程,先後在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和波士頓的美術博物館學院深造研究繪畫藝術。


 


 



 



動中定 


Rhythmic Mood 2001


mixed media on canvas


 


 對徐畢華而言,身為台灣女性藝術家,本來就是小眾;而抽象藝術家,更是寥寥無幾。這不只是在台灣,橫跨整個亞洲,女性抽象藝術家亦僅佔少數。八十年代是徐畢華定位自己為藝術家的十年實驗性時期,就如同許多她同年代的藝術家,具象畫原是她習畫的基本核心,不過漸漸地,這些繪畫形式,侷限了她的身體和心靈,無法滿足她想要的真誠自我表達。當藝術家想往更高境界提升時,不僅要超越藝術技巧本身,並且要以更高的視野,擺脫週遭社會、及人事物的影響。像許多她同代的藝術家一樣,她渴望往內探尋自己的心靈,停止往外在現實尋求創作靈感。此刻她開始在藝術國度裏營造全新的心靈空間,為物質現實面的闡釋加上新註解。對徐畢華來說,「佛法覺性思維」的啓發,是激發她日常生活和創作最主要的原動力。


  徐畢華說:「剛開始,我畫了很多看得到形体的具象作品,但總覺得有缺失, 1990年我開始修習佛法,佛法裡談到,人有三世: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每一世皆有著截然不同的生命觀照。同樣的,如果我們用不同角度觀看世界,就會有不一樣的見解。三世萬物本為圓融一體,橫看成嶺, 側成峯,豈能以偏概全!若以此觀點專注在藝術上,就像在大自然中從一個角度看一座山的面貌,但從不同角度會看到山的另一面貌。在心靈方面也是同理可證,佛法幫助我了解宇宙萬物皆有層層的時空與觀點,當我漸漸地從具象畫轉到抽象畫時,我試著探求形象背後所隱藏的涵意,嘗試超脫表像的藩籬,這對我而言真是一種「靈性」的體驗。」


 


 



 


 流水韶光  Passing Moment   100x 80c m  2008 mixed  media


 


  然而,心靈要完整飽滿需要多方來源的滋潤,徐畢華和其他三位以傳統和現代抽象派為中心的女性藝術家有許多共通之處。第一位是香港畫家, 周綠雲 女士(Irene Chou,生於上海1924年,現旅居澳洲),她的心靈和藝術即是對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敬愛所滋潤,進而超脫世俗,形成深刻的內心世界,卻又似乎奇妙地與身體緊緊相連。


 



 



玉山歸來 Jade Mountain Reverie 130x 97c m 2004  


 


 



  


 詩的光影 The Poetic Light and Shadow  130x 97c m


 


 周的藝術具有感官意象,甚至渲染著一股性愛的情慾,並有些畫作與劉國松的宇宙系列相接近。另一位香港女性藝術家朱楚珠(Nancy Chu W oo ,1941生於廣東)已完全吸收現代派抽象畫風來表達自己對自然本質的看法,其中她時常以女性裸體入畫。再如九十年代發跡的當代台灣藝術家袁旃(Yuan Jai,1941生於台灣),她善於透過鮮明色彩的精巧運用和改變整個山水畫中岩石,河川,山脈和樹木實際分置的透視畫法,為傳統中國山水畫帶來一片新氣象。這幾位當中只有在朱礎珠的作品中有真實人形呈現。 


 


  談到徐畢華的作品,除了佛法之外,她的心靈充滿著舞蹈,表演,色彩和冥想,還有她離台北市區三十分鐘車程的木柵山居,自然周遭所見的山雲,水石,蟲鳥,花草,植物和樹木,這些自然與人文因緣,持續啟發她的靈感,使她生活和藝術之間一直保有新鮮的對話。例如她的畫作裡獨特的空間漂浮感,竟能和根植在地上的自然實体,融合得天衣無縫。連最細微的聲音像遠距離落下的一滴小水珠,都可以激發她畫下瀑布的靈感。「我喜愛漫步在雲端或浮在水中的感覺」徐畢華說,「我每天游泳,以及在1993年我搬到自然山居之後,這對兩項体驗使我能真正感悟到,如何讓我個人,藝術創作,經典文化学習,和宗教修行,等悠遊在鬆、緊之間。」  


  徐畢華的大幅混合媒材畫作<玉山歸來> Jade Mountain Reverie ,2004)表達了瀑布落下,拍打在岩石上,再瀉入畫底的水池,可看出大自然的影響力和作品所展現出的人文思維。在這幅有柔和的藍,黃,白和黑色組合中,不但可察覺落下的瀑布,更可意識到樹木和生硬巉岩的逼真性,整幅作品在視覺上似乎根本不是固定的,而是在空間中漂浮。


 



 



時光飛輪Time Cycle  108c m (dimeter) 2008 


 


著名抽象派畫家莊喆(Chuang Che)的作品構圖常常表現出從地上長出來的意象;而徐畢華的抽象概念似乎更常是,漂浮在半空中。這同時也可從下列幾幅作品中發現,諸如從書法中所激發靈感的<動中定>(Rhythmic Mood 2001),如海市蜃樓般的<水之嬉戲>(Water Play2007)和她的圓形作品<時光飛輪>(Time Cycle 2008),而在<浮光漫漫>(Floating Light 2008)的作品中,甚至可一窺泰納的藝術韻味。


 


  儘管在徐畢華的藝術裏可感受到很大的自發性和原始的能量,但這成就得來不易.雖然幾乎每天都會作畫,但她生性就是慢慢作畫的藝術家,喜歡慢工出細活地經營畫面層次。她有時用色鉛筆,炭筆,水彩或水墨畫草圖,準備時她會聆聽音樂,「透過音樂的洗滌,」她說「我可以感受到如何經營構圖,色彩以及畫作的氛圍。對我而言,西方的古典音樂和東方哲學之間有密切的關聯,非常耐人尋味。」


 


 



 


 <陽光之門>  Gate of the Sun   10F x3   2004


 


 


  對徐畢華而言,抽象畫不是解構真實,反而可視它為實体的延伸。「對我來說,抽象藝術是人體,物象,建築,和風景的延伸。」她說「抽象是這些物體和它們極限的解放,譬如<陽光之門>(Gate of the Sun2004)是表達想像中一建築形式的抽象畫。可以從色塊中意會到建築的架構。即使在<動中定>(Rhythmic Mood 2001) 作品中也多少看得出實体的風景。我作品的場景來自真實和想像的結合。」甚至在<詩的光影>(Poetic Light and Shadow 2004) 畫作,可視為描述經年累月被風霜侵襲的破牆,從中透出一道曙光之路,或者是一片白雪皚皚的景色。這些在在說明徐畢華抽象藝術的潛能,她的作品能引導我們運用這美妙的本領來欣賞,及多面向思考、詮釋我們周遭人事物。


 


  但在徐畢華抒情的藝術作品裏,還有其他部分,同時也牽引著我們進入她心靈敘述的戲劇性和隱密片刻,那就是「色彩」。她說「每一幅畫都是有它獨特的靈光乍現、與當下之美。」徐畢華的當下直觀,使她得以廣泛的運用各種色彩,她的作品色彩感染力強,是使欣賞者對她的藝術情感產生衝擊,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要素。對徐畢華而言,顏色或許是天生直覺的,而且,音樂和繪畫與顏色有著一定的關係,那是心靈和情感上的關聯。在<修鍊>(Religious Achievement 2007)這幅畫中,人體變成一齣抽象劇的前景,顏色賦予人體型態和力量,同時也帶出肌肉的健美感。


 



 


日昇之舞 Dance in the Morning Glow  162x 130c m  2007   


 


 


 



 


修鍊Religious Accomplishment 130x 97c m  2007


 


 


 



 



Yves Klein's Inspiration 克萊因的創意發想  100x 80cm (x3)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08 


 


在<克萊因的創意發想>(Yves Klein’s Inspiration,2008)的作品中,徐畢華運用強烈的克萊因藍色彩的表達形式,充滿流暢的生機。就如同她自己所言:「我的確認為色彩是我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環,當我仔細思考時,我發覺色彩是我畫一幅畫中最主要的靈感。」如<騷動>(Tangling 2007) 一團糾纏著紅色的書法線條和<流水韶光>(Passing Moment2008) 的多重柔和色調的色彩組合,都一再展現出徐畢華如何從顏色上獲得非凡的創作能量。



 


  回溯她的藝術生涯以及所經歷的巨大轉變,她說達到她目前創作的抽象藝術的境界難度並不高,「或許創作大幅的畫作對構圖和內容是一項挑戰,不過我不會覺得難,反倒是具有挑戰性。就像是創作一幅抽象風景畫,我一樣會用各種可能去尋求我思想的核心,尋找其中自然與人文融合的本質,以達到靈性的境界。」徐畢華說:「對我而言,這真的並不困難,因為那是一段從具象漸漸轉移到抽象的創作過程,一段來回往復、探索搜巡作畫本質的過程。」


 


 



水之嬉戲  


Water Play100x 80cm  2007 mixed media


 


 


當今,所有人都似乎愛上新媒体藝術時,有些許輕蔑的說法暗示,在當代藝術的創作上,抽象表現主義已快無容身之處。對徐畢華來說,這樣的措辭才真的是在今日百家爭鳴的藝術形式上找不到出路。她將自己的創作視為「一道通往人們心靈和生命思考的渡口。」「我認為抽象藝術,對我而言,比其他任何藝術形式較具有心靈的啟發。儘管許多人否認精神靈性的重要,認為那只是一種宗教信仰而已。而今在世上許多地方,我們都只執著於外在的世俗性。我們在追尋一串與宇宙萬物相連的關係時,不應只是透過上帝或有組織宗教,或是聖畫,或唐卡藝術;或許,抽象畫才是我們當今的宗教藝術!」


 


  在一個重視消費主義導向的環境下,大多數人都喜新厭舊;徐畢華卻是一名罕見的藝術家,她的藝術,生活,情感和思維是如此的水乳交融,圓融一體。在這個似乎被消費主義充斥的時代,徐畢華如詩般的抽象藝術表達了她細膩的思維有存在的必要性。就像她在2005年所描寫的:「創造」,來自對人、情、景、事、物獨特的發現,另類的觀照,與別出心裁的表現。「創造」,對視覺藝術家而言,不僅是用心發現與用心思考;更需要的是嘗試與實踐!用身體去思考,用手思考;用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色彩、造形美學與內心對話與欣賞者對話。、、、


她的這番談話也同時提出,人類需要正視自己思考和改變的潛能。


 


  藝評學者 王哲雄 教授(Joseph Wang)於2000年為她的畫冊為文「心靈的悸動是生命的交響樂章」的序言裏所提到的,「徐畢華的每一筆、每一點、每一畫,都是她對生命的喜悅凝聚內化出來和諧的能量,在最複雜的結構中,化轉為最純粹的詩意,而在最單純的構圖中,蛻變成最綿密的思維。」 王 教授在徐畢華藝術中所說的和諧,不就是一道解藥,用來解救現代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不和諧,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pihua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